據臺灣地區媒體消息,26日,長榮海運舉行新聞發布會,該集團董事長張正鏞表示,公司準備訂購十多艘超大型貨柜輪,公司在船舶價格低檔時投資新船隊,在大船持續交船下,除了看好第三季營運表現,更預言明年起長榮競爭力將大幅提升,挹注營運表現可期。
租賃成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信德海事網此前長榮方面實際上并不希望自己直接訂造新船,該公司希望與第三方獨立船東以及船廠合作的方式來通過長期定期租賃的方式來獲取運力。
實際上,張正鏞也在本次發布會上透露,規模很重要,船型更重要,尤其現在環保法規變化很大,透過租賃來降低自有資產。
根據航運咨詢機構SeaIntelligence的近日提供的數據顯示,定期租船這種掌握運力的方式似乎正越來越受全球頂級集裝箱航運公司的青睞。
SeaIntelligence 在對馬士基(Maersk)、地中海航運MSC、中遠海運、達飛輪船(CMA CGM)、赫伯羅特 Hapag-Lloyd、長榮海運(Evergreen)、陽明海運(Yang Ming)、現代商船HMM和ONE等幾家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的運力噸位構成進行前後比較後得出的該結論——定期租船租進的船舶運力在全球最大集裝箱公司的船隊中所占比例正變得越來越大。
2006年,世界前10大集裝箱航運公司的期租運力占據航運公司運力結構占比的48%左右,目前2019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56%。
針對中美貿易爭端可能帶來的影響,張正鏞表示,依據Alphaliner預測,2019年市場貨量增長率為2.5%,略低於市場總運力成長率3.1%,預估2020年市場貨量增長率與市場總運力各為3.1%與3.5%,兩者將漸趨平衡。
中美貿易爭端,小船獲益
張正鏞指出,長榮海運自今年四月以來遠東-美國接近滿艙,五月美國線長約順利調漲運價,長約換約情況樂觀,看好今年第三季旺季表現。
張正鏞說,美中貿易戰對貨運業者的影響,要看自己準備好了沒,長榮海運四月到五月的貨量很滿,主要是長榮近年來布建近洋線有58艘船,而美中貿易戰後,廠商積極布局東南亞,而長榮海確定有船舶載貨下,客戶給長榮海運的貨量增加很多。張正鏞說,近洋線的貨物集滿後,再換成大船運往歐美,歐美線貨量也不錯。
展望後市,長榮海運早有新船隊購置規劃,新訂造20艘11000TEU型船,將加裝脫硫設備,不僅能符合環保法規新制,油耗也將比現役的T型船大幅節省六成以上,中長期有助提升長榮海運的競爭力;法人預估,長榮海運明年營運表現將比今年更好。
目前長榮海運已經有139艘船舶安裝脫硫設備。
另外,2021年新貨柜輪交船時,預期海運市場將能達到供需平衡,長榮善用最適船型搭配聯盟網絡,以發揮直航優勢來降低轉船成本,挹注營運表現可期。
向世界第五大集運公司逼近
長榮海運目前船隊207艘,總運能約127.7萬TEU,其中,自有45%,長租55%,未來交船有大艘、小船,而今年下半年交船8艘(2艘2800TEU、3艘20000TEU、3艘1800TEU),預計2020年到2022年將有55艘(20艘12000TEU、21艘1800TEU、10艘2500TEU、4艘2500TEU)交船,屆時,總運能可以達166萬TEU。向全球第5大航運公司的寶座逼近。
(來源:港口圈)